根據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共產主義)的說法,窮苦潦倒的「破布無產階級」是社會渣滓,是被舊社會最底層拋棄的被動腐朽的群眾。破布無產階級的底層階級包括貧困人口、失業者、被逐出勞動力市場而無處可去的人,以及那些一開始就無法進入勞動市場的人,例如經濟蕭條時期的年輕工人。矽谷一些人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的加速發展,一個新的破布無產階級——或者用現代網路用語來說,一個「永久的底層階級」——即將誕生,這一令人遺憾的群體將很快涵蓋人類的大部分人口。
插圖:Ariel Davis
「永久的底層階級」這個概念最近廣為流傳,部分原因是網路笑話,部分原因是出於對人工智慧自動化將如何顛覆勞動力市場並創造新的不平等常態的真誠擔憂。在人工智慧主導的未來,那些擁有資本的人將購買「運算能力」(人工智慧馬力的技術術語),並用它來完成曾經由人類完成的工作:從編寫軟體到設計行銷活動再到管理工廠,無所不包。而那些缺乏相同資源的人將別無選擇。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等級制度的恐懼,讓人們迫切地想要趁著還能出人頭地的時候出人頭地。 「你還有兩年時間製作播客,才能擺脫永久的底層階級,」矽谷的 meme 帳號 @creatine_cycle 最近在 X 上發文稱,暗示名氣或許還能拯救你。 「說實話,如果你不想成為永久的底層階級,你應該盡快發布垃圾內容,」另一個人發文稱,他用的是俚語,指任何人工智慧生成或增強的內容;換句話說,要么開始依賴人工智慧產品,要么永遠貧窮。 @creatine_cycle 的創辦人是 Jayden Clark,他曾是一位音樂家,現居舊金山,後來轉型為企業家。他的小眾貼文諷刺了科技業的現狀,自從人工智慧淘金熱興起以來,他親眼目睹了科技業的徹底變革。克拉克告訴我,在人工智慧騙子們設想的未來,「沒人再工作了」。他繼續說道,“任何還沒進來的人,都沒有其他機會晉升。”
對就業期限迫在眉睫的擔憂,部分源於研究員、前OpenAI員工利奧波德·阿申布倫納去年發表的一篇頗具影響力的文章。阿申布倫納預測,到2027年,人工智慧將達到或超過人類的能力。他寫道,到那時,“模型將能夠完成人工智慧研究員/工程師的工作”,這“非常有可能”。到那時,科技進步將變得自我強化,形成一個失控的回饋循環:人工智慧將自行建構更強大的人工智慧,使人類變得多餘。內特·蘇亞雷斯是一位著名的人工智慧悲觀主義者,也是機器智能研究所的主席,同時也是最近出版的一本關於人工智慧的暢銷書《如果有人建造它,每個人都會死》的合著者。他告訴我:「在矽谷,就像每個人都見了鬼一樣。」他繼續說:「我們不知道距離人工智慧完全自動化的黎明還有多久。」儘管蘇亞雷斯本人對這項技術的存在感到擔憂,但他表示,「人們不應該長期依賴工作。」科技業可能是首批受害者,就像弗蘭肯斯坦的怪物殺死了它的創造者一樣。然後是更廣泛的數位化勞動力世界:撰寫電子郵件、填寫電子表格、製作簡報。最後,自我創新的人工智慧將開發出智慧機器,使其更好地執行實體任務。蘇亞雷斯認為,無論人工智慧能做得更好,它都會做得更好:“人類並不是完成幾乎所有工作的最高效物質組合。”
對永久性底層階級的擔憂部分源自於人工智慧已經取得的進展。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這項技術正悄悄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OpenAI 和 Meta 最近都推出了純人工智慧生成的視訊推送,預示著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即使是我們消費的最精緻的內容也不再由人類創作。 Salesforce 等日常企業軟體正在配備人工智慧驅動的“代理”,這些代理可以獨立為使用者執行任務。 Waymo 汽車正在大城市的街道上自動駕駛。一些經濟統計數據已經暗示招聘放緩,尤其是在新員工方面;今年,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將這一異常現象主要歸咎於人工智慧自動化。入門級軟體工程師面臨的困境尤其嚴峻。 Substack 前員工 Jasmine Sun 撰寫了一份關於矽谷文化的新聞通訊,她告訴我,談到科技工作者時,“很多人真的在苦苦掙扎,甚至找不到正常的工資,而有些人卻靠著這些前所未有的科技行業薪水大賺一筆。這就造成了一種分化的感覺。”
原文 紐約客 New Yoker Will A.I. Trap You in the “Permanent Underclass”?



